欢迎您访问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网站

宁夏精品 | 药食同源的东方红果,藏着多少故事?

来源:乡味宁夏 发布时间: 2025-04-15 16:15
相关文章:

访谈解读:

图片来源于超级乡村研究所

中国人食枸杞

到底在什么?

  红霞落塞上,天地养精魂。

  千百年来,中国人滋养身心的朴素智慧,似乎都藏在一粒粒枸杞里。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下“枸杞,补肾生精,养肝明目”,道破了这颗红果的养生密码。

  在贺兰山下、黄河两岸的沃土中,一场跨越千年的生命礼赞,绵延不息。

  枸杞随着季节变换色彩,滋养也随着纬度层层积淀:

  从春末宁夏中宁的第一簇紫花绽放开始,枸杞在夏风中渐染红霞。待到七月流火,黄河水裹挟着泥沙滋养的枸杞园,已是一片赤色汪洋。

枸杞花开时,紫霞落塞上,是西北独有的浪漫

01

黄河水染红的千年灵物

为何宁夏枸杞独称“甲天下”?

  若问中国枸杞何处为尊,宁夏中宁必是答案。

图片来源于超级乡村研究所

  这片被黄河水九曲回环滋养的土地,藏着枸杞生长的天机——北纬37°的黄金纬度,昼夜温差达12℃的淬炼,弱碱性沙壤的无声孕育,让这里的枸杞粒大肉厚、甘甜微苦,果柄处一点白痕,恰似天地盖下的品质印章。

  中宁枸杞的果柄白痕,是辨别真伪的“胎记”

  这抹红色,早在《诗经》中便留下踪迹。“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周人采撷的或是野生枸杞,而宁夏人工种植史可溯至明朝。《中卫县志》记载“各省入药甘枸杞,皆宁产也”,道尽其至尊地位。清乾隆年间,中宁枸杞更成为贡品,随驼铃声声穿越河西走廊,直抵紫禁城。

  枸杞晒场如铺开红绸,是西北最壮观的大地艺术

  真正的宁夏枸杞,须经三重考验:

  黄河水与贺兰山的守护,让中宁核心产区的枸杞多糖含量高达5%左右,远超他处;人工手摘的古老传统,确保每颗果实完整无破皮;传承四百年的“三筛三晾”古法,在西北炽烈的阳光下自然脱水,锁住鲜果90%的营养。

  当江南茶客追逐明前嫩芽时,西北药农正守着“夏至红”的约定——头茬枸杞需待七月果皮由青转红、果蒂松动时采摘,此时β-胡萝卜素含量达峰值,是养生功效最佳的红宝石。

02

从药典到餐桌的东方智慧

一粒红果的七十二般变化

  枸杞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枸杞入馔,却早已融入中国人的生活肌理。

  在宁夏人的灶台上,枸杞芽茶是春日的清火秘方,凉拌枸杞苗是夏夜的爽口小菜;在广东阿婆的炖盅里,枸杞与雪梨共舞出润肺甜汤;在西北汉子的酒坛中,枸杞与烈酒交融成壮骨药酒。就连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也手托枸杞盘,将养生智慧绘入永恒。

枸杞芽茶

凉拌枸杞苗

清炖羊肉

  这颗红果的蜕变远不止于此:

  现代科技让枸杞走出药柜,宁夏的冻干枸杞锁住鲜果95%的营养,枸杞原浆成为都市人的“随身养生舱”;深加工车间里,枸杞酵素、枸杞面膜、枸杞精酿啤酒次第诞生。

枸杞原浆生产线,将古老滋补化为现代便捷

  最动人的仍是传统智慧的回响。“枸杞八宝茶”的熬煮绝技——以盖碗为器,配冰糖、红枣、桂圆、核桃、芝麻、葡萄干、玫瑰花,最后撒入二十粒枸杞,沸水三冲,茶汤渐成琥珀色。老茶客端起茶碗,必先轻吹那些浮在水面的枸杞,看它们如红宝石般在茶汤中流转,方肯细品这“塞上八韵”。

八宝茶中的枸杞,是西北待客之道的点睛之笔

03

红果映照的乡村振兴图景

当古老产业遇上数字浪潮

  今天的宁夏枸杞,正经历着千年未有的变革。

  枸杞产品已完成国内市场多渠道布局,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建成特色购物店、专卖店、销售专柜一千余个,覆盖天猫、京东、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同时,产品出口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26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实体营销、电商、微商多元化的现代营销体系,实现了“宁夏枸杞”从本土走向全球的跨越。

  但有些传统始终未变:

  每年六月,中宁国际枸杞交易市场化身红色海洋,来自各地的客商穿梭其间,老练的“枸杞把式”仍用观色、手捻、口尝的祖传技法评判品质;而在枸杞博物馆的穹顶下,三百年前的枸杞商约石碑静静矗立,见证着诚信为本的商道传承。

中宁国际枸杞交易市场的红色江湖,每天都在上演品质对决

  当夕阳染红黄河水,贺兰山下的枸杞园迎来最美时刻。农人挎着柳条筐穿行田间,指尖翻飞如蝶,将颗颗红果纳入囊中。这延续千年的采摘动作,与5G智慧农业大屏上的数据流,共同谱写着古老产业的现代变奏曲。

  从《诗经》里的野果到都市人的营养剂,从药罐里的苦味到拿铁中的甘甜,中国人对枸杞的执着,本质是对生命力的永恒追寻。那么,你准备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与这粒东方红果相遇?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