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非洲猪瘟防控(已归档) > 政策法规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畜牧兽医工作总站:
为指导中小规模猪场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我中心联合湖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华中农业大学组织编写了《中小规模猪场非洲猪瘟防控技术指南》,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附件:中小规模猪场非洲猪瘟防控技术指南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农业农村部屠宰技术中心)
2023年8月7日
附件
中小规模猪场非洲猪瘟防控技术指南
中小规模猪场由于硬件设施相对薄弱、管理方式不够科学、技术能力相对有限等问题,非洲猪瘟发生风险大。为指导中小规模猪场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特制订本技术指南。
一、升级设施设备
中小规模猪场可综合考虑场区位置、场内布局、养殖成本和收益等因素,升级场内设施设备,提升养殖自动化水平,减少人力成本,降低病毒传入风险。
(一)提升饲喂机械化水平。有条件的中小规模猪场可建小型料塔,并安装半自动化或自动化饲喂线。使用袋装料的场户,可建密闭的饲料静置库,库内加地仓和绞龙,舍内加接料管。
(二)改善饮水条件。使用深井水或自来水,避免使用地表水和浅井水。可建储水池或者水塔,方便对水体消毒。有条件的可使用无水塔自动供水器。
(三)优化通风装置。可结合实际条件,安装风机进行机械通风,一侧进风,另一侧排风。猪场降温可配合使用水帘。
(四)增设隔断措施。猪场外宜修建实体围墙,场内不同功能区域可用围栏等隔断。
(五)实行地面硬化。宜对场内道路进行硬化。猪场门口设硬化路面,便于对到场车辆消毒。
二、强化管理措施
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措施、提升猪只健康水平、维护适宜的养殖环境是防止非洲猪瘟病毒进入养殖场,提高猪群抗病力的重要措施。
(一)划分净区和污区。中小规模猪场应建立净区和污区观念,将生产区列为净区,其他区域,如无害化处理、粪便堆积、出猪等区域列为污区,可以将这些功能区相对集中,放在生产区的下风向,以便实现生产管理由净区到污区的方向单向流动。生产区要将育肥猪舍放在产房和保育舍下风向,日常管理时,按照由产房、保育舍再向育肥舍的方向流动。如果要从污区到净区,应严格执行消毒措施。
(二)严格人员出入管理。实行场区封闭管理,禁止外来人员,尤其是生猪贩运或承运人员、保险理赔人员、技术顾问、兽药饲料销售人员等进入养殖场。饲养人员进入生产区前3天不得去其他养殖场、农贸市场、屠宰厂(场)、无害化处理厂及动物产品交易市场等场所。进入生产区进行洗澡换衣换鞋,可充分利用生活区淋浴室,满足三段式洗浴(一次更衣、淋浴、二次更衣)要求。进入生产区需做好鞋消毒。
(三)物资入场静置或消毒。在猪场门口或者生活区内设置物资消毒静置间,对物资进行消毒液浸泡或者静置。有条件的猪场可配备烘干设备。冬季、雨季可根据养殖量储备一定数量的饲料、兽药(含疫苗)、易耗品等必要物资,减少物资进场频次。不采购和食用非本场猪肉及与猪肉相关的熟食、火腿、风干肉、水饺、方便面等猪肉产品。
(四)限制外部车辆进场。避免运猪车、饲料运输车、病死猪收集车、粪污收集车、私人车辆等外来车辆进场。养殖场宜配备拉猪、拉料、运输粪污、运输病死猪的内部专用小型车辆。结束作业后,应及时对车辆及所经道路进行清洗消毒。
(五)做好引种和出猪管理。自繁自养是中小养殖户防控非洲猪瘟的有效手段。确需引种的应选择信誉好的集团猪场集中引进猪只。非全进全出的养殖场户,在生猪进场后,应饲养21天确定健康后,再混群饲养。隔离饲养期间,防止人员、工具、物品等在健康舍和隔离舍之间交叉。销售猪只时,禁止场外销售人员进入猪舍选猪。可在养殖场围墙边上选择适当位置(距大门一定距离)建立出猪台,出猪台连接外部车辆的一侧,应向下具有一定坡度,防止粪尿、雨水向场内方向回流。出猪台及附近区域、赶猪通道应硬化,便于冲洗、消毒。出猪台应安装挡鼠板,坡底部应设置排水沟等。出猪后,立即对出猪通道和出猪台的地面进行消毒。
(六)确保猪只营养。要定期查看料槽、料斗,确保不缺料,保证猪只自由采食,仔猪料槽添加最大量不超过料槽容量的1/3,少喂勤添。不饲喂霉变饲料。每天定时清理料槽,避免饲料残留。在季节交替、温度骤变、高温高湿、环境变化等猪只容易应激时,可在日粮中添加中草药、抗菌肽等,提高猪群抵抗力。
(七)给予充足干净的饮水。要定期检查储水桶水量是否充足,水管是否有损坏、漏水等现象,水嘴是否能正常使用,水压流速是否满足猪只需求。定期清洗储水桶、消毒饮水设备,消毒时要卸下饮水嘴、饮水器、接头等,进行充分清洗后浸泡消毒。
(八)防止冷热应激。保持猪舍内适宜的温湿度和空气质量,减少猪只应激反应。进入猪舍时通过感受舍内氨气味,判断通风状况。自然通风猪舍,冬季开窗时要注意打开所有窗户,打开的大小以人站在舍内窗户前感受不到风速为标准,防止贼风、穿堂风。机械通风猪舍,采用排风扇定时抽风,抽风时段应保证对温度影响控制在2℃以内。气温低时,可加装红外线保温灯、保温板、暖风炉等,确保产房和保育舍温度。定期维护保养供电和保暖等设施,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九)维持良好的环境卫生。要每日清扫猪粪,防止粪便堆积。定期清扫猪舍,防止猪栏、围墙、水管和料槽等积存尘土。要采取驱蚊蝇措施,可定期喷洒杀虫剂,使用蚊香或在舍内悬挂捕蝇灯和粘蝇贴。及时清除场内积水,防止蚊蝇幼虫孳生。在实体围墙安装挡鼠板、场内定期投放鼠药,防止鼠害。
三、提升技术能力
要了解非洲猪瘟强弱毒株的传播特点,能够识别病毒传播的高风险点,科学实施消毒措施,切断疫病传播途径。
(一)了解非洲猪瘟病毒传播特点
当前,我国非洲猪瘟主要流行毒株为基因Ⅱ型强毒株,也存在自然变异弱毒株流行。要根据病毒特性、传播规律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1.临床症状。强毒株感染:感染猪表现高热,沉郁,厌食,耳、四肢、腹部皮肤发红至发绀,可视黏膜潮红发绀等症状。强毒株感染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可达100%。弱毒株感染:感染猪临床症状不典型,可出现采食量下降、体表发红、皮肤坏死、肺炎等症状,妊娠母猪表现群体性流产和死胎比例升高。弱毒株感染病死率低,但病猪隐性带毒并间歇性排毒,猪场精准清除困难。
2.病毒传播特点。非洲猪瘟是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猪和感染猪是主要传染源,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健康猪,也可通过唾液、泪液、鼻腔分泌物、尿液、粪便和生殖道分泌物中污染饲料、饮水、泔水、栏舍、车辆、器具、鞋靴、衣物等,间接感染健康猪。
3.主要感染途径。健康猪主要通过摄入被污染的饮水和饲料感染,也可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污染的针头、使用污染的精液配种感染。健康猪吸入附着病毒的粉尘和气溶胶也可发生感染。
(二)科学进行消毒灭源
猪场可每周开展2~3次预防性消毒,消除病原污染。
1.消毒剂选择。非洲猪瘟病毒对消毒剂敏感,含氯类、含溴类、过氧化物类、卤素类、碱类、醛类、醇类、胍类、季铵盐类等常用消毒剂均可将其杀灭。应根据消毒对象、污染程度选用不同类型的消毒剂。人员洗手可使用碘制剂、过硫酸氢钾、二氧化氯等;脚踏盆、消毒池可使用醛类、烧碱、复合酚等;车身消毒可使用戊二醛、复合酚、过硫酸氢钾、二氯异氰尿酸钠等;环境消毒可使用醛类、烧碱、复合酚等;空栏消毒可选择过氧化物、烧碱等;带猪消毒可选择碘制剂、过硫酸氢钾、过氧乙酸、二氧化氯等;饮水消毒可选择二氧化氯、过硫酸氢钾、二氯异氰尿酸钠等;饮水管道消毒可使用二氧化氯、过氧化物、次氯酸钠、次氯酸钙等;生产用具可使用醛类、复合酚、烧碱等。猪场应定期交替使用不同类型的消毒剂。
2.消毒方式。圈舍、地面、墙面常用喷洒、喷雾消毒,地面、墙面若无易燃物,可使用火焰消毒;室内空气常用喷雾消毒;器具、衣物等物品常用浸泡消毒,耐高温物品、金属围栏可使用火焰消毒,耐高温、高湿的器具、纺织品可煮沸消毒;密闭环境常用熏蒸消毒。
3.消毒方法。按照消毒剂使用说明,正确实施消毒操作。注意将墙壁、地面、器具等表面的污物彻底清除后再进行消毒。消毒顺序应按照从里到外,即由猪舍内到猪舍外、生活区再到场区外的顺序依次消毒,防止交叉污染。低温环境下,可适当加入氯化钠、甘油或其他防冻剂以防结冰。部分区域的消毒方法参考如下:
环境消毒:场区道路可用2%烧碱、1:400复合酚、1:200浓戊二醛等消毒剂进行喷洒消毒。
脚踏盆、消毒池:可用2%烧碱、1:400复合酚、1:400浓戊二醛等消毒。烧碱和复合酚类2~3天换1次,浓戊二醛1~2天换1次。
猪舍消毒:猪舍走道、出猪台等可用2%烧碱、1:400复合酚、1:200浓戊二醛等消毒剂进行喷洒消毒。空栏消毒可用2%烧碱等。带猪消毒可用1:200过硫酸氢钾溶液。猪舍熏蒸可按说明书使用二氯异氰尿酸钠烟熏剂。
车辆消毒:空车可用1:200浓戊二醛、1:400复合酚等冲洗车辆。高风险时期用20%二氯异氰尿酸钠1:500稀释溶液冲洗。车辆内部可用臭氧熏蒸消毒。
饮水消毒:可用二氧化氯消毒,作用1小时,二氧化氯浓度根据说明书添加;或每吨水添加5克二氯异氰尿酸钠,作用1小时。
物资消毒:烘干消毒在60℃~70℃保持30分钟,消毒物品之间要留有空隙,避免堆叠,确保热空气流通。浸泡消毒可用1:500过硫酸氢钾溶液,15℃条件下浸泡1小时以上。物品表面擦拭可用1:200过硫酸氢钾溶液消毒。疫苗等有储存温度要求的兽药,拆掉外层纸质包装,使用消毒剂擦拭后置于冰箱储存。衣服、拖鞋等清洗干净后用沸水蒸煮10分钟以上;或1:500过硫酸氢钾浸泡1小时以上。
人员洗手:可用1:200过硫酸氢钾溶液或1:10000二氧化氯溶液消毒。
病死猪排泄物:可往病死猪及分泌物污染区域撒漂白粉作用2小时。
四、做好其他疫病防控
(一)做好疫苗免疫。对口蹄疫、猪瘟、猪伪狂犬病、猪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等疫病可采取疫苗免疫预防。猪场要购买质量可靠的疫苗制品,可在国家兽药基础数据查询平台APP,查询疫苗合法的批准信息。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用法与用量进行免疫。免疫注射应一猪一针头,防止人为传播疫病。要严格按照疫苗保存条件要求储存疫苗,保证免疫切实有效。免疫时尽可能采取联合免疫方式,减少免疫次数。
(二)用好保健措施。对格拉瑟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仔猪副伤寒等常发细菌病,在特定阶段预防性用药,提高猪群健康水平。
(三)日常勤巡查。做好日常巡视排查,注意猪群健康状况,发现发病猪只,立即进行隔离饲养,并对猪舍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扫消毒。对病死猪与产出的死胎、病猪排出的粪便、采食的饲料以及其他污物等及时清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