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是植物生长所需氮、磷、钾及微量元素(如锌、硼、铁)的主要来源。土壤天然养分有限,长期耕种会导致土壤贫瘠,肥料可补充养分缺口,保障作物正常发育。优质肥料能有效促进作物根系发育、提高抗病能力与果实品质,直接影响农民收入。因此,对肥料进行检测是农业生产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肥料检测指标主要有以下几类:基础物理指标(水分含量,粒度、密度等)、大量营养元素(氮、磷、钾)、中量元素(钙、镁、硫)、微量元素(铁、锰、铜、钼等)、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缩二脲等)、有机肥料测定指标(有机质等)、氯离子。
1.大量元素:氮、磷、钾是植物生长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氮肥促进叶绿素合成,增强光合作用;磷肥促进根系发育和果实成熟;钾肥提高抗逆性),合理施用可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检测确保肥料中氮、磷、钾等养分的含量符合标注,能有效避免因养分不足导致作物减产。实验室一般采用凯氏定氮法、磷钼酸喹啉重量法和火焰光度法,分别测定土壤中的氮、磷、钾含量。
2.中量、微量元素:中量元素与微量元素虽然在肥料中的占比较低,却是作物健康成长的“幕后调节者”:在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植物吸收能力、提高作物的抗逆性等方面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实验室一般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精确测定肥料的中、微量元素。
3.重金属:肥料中的重金属(如镉、砷、铅等)不仅污染耕地土壤,还可能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对该类物质严格检测与科学管理至关重要。实验室一般通过原子吸收光谱法或ICP-MS法测定肥料中的重金属。
4.有机质:有机质含量反映了有机肥的腐殖化程度,有机质可增强土壤透气性,缓解土壤板结问题;促进微生物活性,维持土壤生态平衡。根据标准NY/T 525-2021《有机肥料》,有机肥料中有机质含量应不低于30%。实验室一般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检测肥料有机质含量。
5.氯离子:肥料中的氯是农业生长过程中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元素,氯是植物所需微量营养元素,参与了光合作用、渗透调节与酶活性激活;同时对于氯敏感性作物如:烟草、马铃薯等,过量氯会导致烟草燃烧性变差,马铃薯淀粉含量下降、块茎容易腐烂等问题。针对氯敏感性作物和特定土壤环境,进行肥料中氯离子的检测是确保肥料安全性和适用性的关键步骤。实验室一般采用硝酸银滴定法测定肥料中氯离子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