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科普宣教 > 自然灾害类

南方再生稻生产技术意见

来源:农业农村部水稻专家指导组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4-18 08:36
相关文章:

访谈解读:

当前,南方头季稻陆续进入育秧移栽期,也是奠定再生季生长的重要时期。3月以来,江南、华南大部时段以晴好天气为主,局部地区遭遇短时寒潮天气。据气象预测,今年汛期(4月至9月)再生稻生产区高温热浪和台风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针对今年气候和生产特点,各地要“抢抓农时早栽插、合理施肥促生长、科学管水增活力、适宜留桩促高产”,为再生稻丰产优质高效生产奠定基础。 

  (一)抢抓农时早栽插 

  根据苗情、农时抢晴栽插,再生稻机插秧龄控制在25天左右,秧龄较长应采用化学调控剂控苗,手插或抛栽秧龄可以适当延长,一般不超过30天;推荐种植密度每亩1.21.7万丛,杂交稻46万基本苗、常规稻67万基本苗;头季稻力争“立秋”前后收割,确保再生季水稻安全抽穗扬花。 

  (二)合理施肥促生长 

  头季稻:中等肥力稻田氮磷钾肥每亩参考折纯用量分别为1012公斤、46公斤和810公斤,其中氮肥作基肥、分蘖肥和穗肥施用比例分别为52.52.5,磷肥全部作基肥,钾肥作基肥和穗肥各一半。尽量选用水稻专用复合肥,有条件地区可选用长效缓释肥。同时,采取统防统治联防联控,重点防治纹枯病、稻瘟病、稻蓟马、螟虫和稻飞虱。 

  再生季:施好促芽肥和发苗肥。促芽肥在头季稻抽穗后15天或收割前10天左右施用,亩施尿素812公斤和氯化钾46公斤;施肥时保证田间有水或土壤处于湿润状态,钾肥在上午露水干后或下午施用,避免灼伤水稻功能叶,也可以施复合肥15公斤,田间自然落干后断水。发苗肥在头季稻收获后23天内早施,亩施尿素710公斤;未施用促芽肥的田块,发苗肥亩施尿素增至12.517.5公斤。 

  (三)科学管水增活力 

  头季稻:插秧后浅水分蘖,茎蘖数达到计划穗数的85%左右时开始晒田,孕穗期保持有水孕穗,开花期保持薄水层,花后有条件的地方用跑马水养根保叶促灌浆,收割前1周断水,以利于头季稻机械收割时减轻对稻桩的碾压。 

  再生季:头季稻收获后灌“跑马水”,待再生芽启动后保持浅水层12厘米,促进再生芽萌发生长;再生季中后期保持干湿交替灌溉,成熟前7天左右断水。 

  (四)适宜留桩促高产 

  头季稻85%90%成熟时收割,留桩高度根据收获日期确定。头季稻在“立秋”前收割,留桩高度可降低到30厘米左右;头季稻在815日后收获,应采用高留茬收割,留桩高度40厘米左右。如头季稻采用了化学调控剂控苗,收割时留桩高度应在上述基础上适当降低,以保留倒2、倒3芽为宜。华南稻区早熟组合可以采取低桩收割,留桩高度10厘米左右。 

  机械收割时建议选用割幅适当加宽的履带式收割机,收割时行走方向与栽植行向一致,尽量减少碾压面积,稻草切断粉碎并均匀喷撒还田。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