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乡村建设品质提升行动 > 工作进展
乡镇敬老院作为保障农村特殊困难老年人基本生活的公益养老机构,在农村养老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龙岩市上杭县高度重视乡镇敬老院社会化运营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努力探索“公建民营”规模化、连锁化、专业化运营模式,成功进行乡镇敬老院社会化运营改革,全面盘活乡镇敬老院资源。目前,乡镇敬老院床位入住率由2019年初的19%提高到近70%,17所乡镇敬老院共入住491名老人,其中社会老人150人、失能老人359人。敬老院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服务质量明显提升,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突出政府主导,全力支持“公建民营”转型升级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以试点示范县为契机,成立改革领导小组,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出台《上杭县乡镇敬老院社会化运营改革试点示范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工作目标、重点任务、运营模式、实施步骤、保障措施,以创新运营模式、盘活存量资源、优化服务供给为主攻方向,将全县17所乡镇敬老院统一打包给专业机构社会化、连锁化运营。
二是强化安全底线。开展全面安全排查,组织第三方消防安全评估机构专业人员,深入每家敬老院进行排查,提出整改建议书。组织安全鉴定,出具房屋质量安全鉴定报告,作为敬老院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的依据。做好达标整改,县消防大队对敬老院逐个排查,确保消防设施达标。
三是强化清查摸底。认真组织开展乡镇敬老院资产清产核资,对现有集中供养特困人员进行清查摸底,建立详细台账。组织对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进行调查摸底,了解入住敬老院的意愿。
二、大胆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公建民营”养老模式
一是明确项目要求。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对全县乡镇敬老院统一打包,公开招标确定承包运营方,实现规模化、连锁化运营。项目要求运营单位应保证至少50%床位用于公益需求,集中供养本县特困人员及其他需要政府供养的人员,对敬老院进行适老化改造,提升生活条件。
二是加强资金保障。对敬老院特困人员按人均每月1980元拨付供养费;对特殊困难群体中半护理、全护理和全瘫痪人员入住的养护机构分别给予每人每月600元、1000元、2000元的集中托养护理补贴。明确集中供养特困人员住院治疗费用中医保目录范围外的自费部分,原则上由乡镇财政负担的前提下,由县财政兜底统筹支付。
三是严格监督管理。组建督查小组,每季度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检查监督,对承包养老机构配好配齐护理、管理和后勤等工作人员,加强养老机构房屋安全、消防安全、饮食安全管理等加大监管力度,确保养老对象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优化运营管理,全面提升“公建民营”服务水平
一是优选运营机构。通过政府采购公开招标方式,确定由福建上杭我家养老服务有限公司采取“打包捆绑”形式承包运管管理,并实行零租金对外承包经营,全县17所乡镇敬老承包期限为15年,并无偿提供县社会福利中心其中1栋楼作为承包运营单位总部。
二是强化日常管理。制定《周护理检查表》,督促生活管家做好老人的日常护理服务工作;强化健康管理,早、晚各开展一次适合老人运动的健身操、广场舞或简单借助运动器材的活动;对491位老人做好“一人一档”的健康档案管理工作,做到随时跟踪记录,为老人健康管理提供有力参考依据。
三是提升居住品质。投资800多万元,对敬老院进行适老化标准改造,完成房间墙裙、滑地板砖、安全电路等改造,安装门禁锁、热水器、网络电视、冷暖空调等,实施监控、防护网、无障碍设施等安装铺设,实现高效、人性化照护,兼顾隐私管理。
四是加强队伍建设。聘用担任过村两委干部、市人大代表的高素质人员担任乡镇敬老院院长,并按管理、护理、后勤的标准要求配齐管护人员共计75名。定期安排护理人员统一接受培训和实践锻炼,养老护理员参与培训8000人次;安排养老护理员参加省市县组织的理论技能及管理培训,已取得省培训结业证书51本、老年人照护专项职业能力证书11本。
五是加强合作医疗。养老服务机构与乡镇卫生院签订《医养结合合作协议书》,每周定期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服务咨询、疾病预防与治疗、住院、保健、康复等医疗服务;聘请县级医院专家到各乡镇养老院定期开展巡诊。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