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网站

泉州:“四个聚焦”建设乡村温馨校园点燃乡村教育的漫天星火

来源:福建省农业农村厅 发布时间: 2025-10-31 09:42
相关文章:

访谈解读:

  近年来,泉州市加快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不断提升乡村学校办学水平,做好“四个聚焦”,深入打造环境优美、安全舒适的乡村温馨校园。目前,全市创建乡村温馨校园467所、乡村温馨校园特色校50所,入选教育部典型3所、省级典型11所,一所所乡村温馨校园,点亮了广袤乡野、温暖了乡村学子。

  一、聚焦规划图景,全面覆盖与重点打造相统一

  一是突出高位推动。泉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推进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创建一批乡村温馨校园特色校分别写入《泉州市“十四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和2023年、2024年为民办实事项目,确保项目有力有序推进。

  二是明确建设标准。出台《泉州市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十四五”期间实现乡村温馨校园全覆盖,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建设评估标准,建立抽查审核制度,分解年度创建任务,全面铺开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工作。市教育局联合市财政局出台《泉州市乡村温馨校园特色校创建实施方案》,在完成乡村温馨校园创建的基础上培育一批乡村优质特色学校,对认定的乡村温馨校园特色校予以经费支持,要求县级按照不低于1:1的比例进行配套,并纳入绩效考评,压紧压实责任、确保落细落实。

  二、聚焦条件保障,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相同步

  一是改善办学条件。把乡村温馨校园建设与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创建、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实施等结合起来,对标省定办学条件标准,在资源配置方面予以倾斜,着力改善办学条件。2021年以来,累计完成投资超5亿元,实施薄弱环节改善项目38个、校舍安全工程46个、体育场地提升工程300多个、食宿改造提升项目200多个、近视防控教室照明改造7000多间,不断夯实乡村学校发展条件保障,乡村中小学体育器械、音乐器材、美术器材等配备达标率100%,已有451所乡村学校通过省级管理标准化评估。

  二是丰富校园文化。打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充分利用墙栏廊道等进行校园文化宣传展示,发挥学校的文化辐射作用,通过良好校风引领树立良好家风民风。营造和谐融洽育人氛围,通过举办校园开放活动、校园共建活动、组织学生参与服务乡村、志愿服务等,强化家校沟通,推动学校与所在村居(社区)等生态、人文充分融合,形成家校社共育合力。完善儿童关爱机制,对留守儿童、困难家庭儿童等,加强关心关爱,积极做好控辍保学工作。

  三、聚焦育人队伍,内部赋能和外部助力相促进

  一是建强乡村师资力量。多渠道补充农村紧缺学科师资,近三年来通过公开招聘、专项公开招聘、省内高校优秀师范类毕业生双选会、公费生双选会、引聘优秀教师等方式,补充农村教师岗位超6000个,支持县(市、区)教育局将贫困乡村教师岗位单列,实行“亮岗招聘”,确保教师足额配备。实施泉州市乡村中小学校长管理能力提升、师资提升工程,“十四五”以来累计开展培训班16期,培训乡村学校校长930人次、乡村教师1000多人次,切实拓宽教育视野,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学技能。

  二是加大交流支教力度。深化义务教育阶段校长教师校际交流轮岗,重点组织骨干校长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超编学校向缺编学校流动,每年交流比例均高于省定标准。落实城镇教师赴农村支教制度,要求城镇公办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教师应有农村学校任(支)教1年或薄弱学校任(支)教3年以上的经历,其中城镇公办义务教育学校40周岁以下(含40周岁)教师晋升高级教师应有农村学校任(支)教2年以上的经历,三年来市直学校共有200多名教师赴县(市、区)农(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支教。

  四、聚焦内涵发展,提亮底色与挖掘特色相结合

  一是突出示范引领。充分发挥名优学校示范引领作用,组建中小学“名优校 +”教育发展共同体70个,将近百所农村学校纳入教育共同体管理,推动乡村学校不断学习名优学校的教育理念、人才培养、管理结构等机制和方法,与本校教育进行有机整合。推行“5G + 专递课堂”,创新中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应用“5G”技术常态化开展同步课堂,让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快捷、高效“流向”乡村地区,带动乡村学校教学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

  二是突出乡村特色。积极探索乡村学校特色发展路径,指导学校挖掘乡土文化,依托乡土特色和资源禀赋开发本校课程、田园游戏,扎实开展耕读教育、乡土文化教育,“量身打造”适合本地本校的校园特色课程,如南安市前锋小学的篮球操、竹竿舞,晋江市潘径中学的课本剧、木雕班、木偶班,安溪县蓝田中学的非遗竹编,泉州台商投资区乐安小学的少儿门球等,形成“一校一品”发展模式,打造乡村学校个性化品牌,推动学校特色创新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