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乡村振兴 > 实操实例

创新乡村治理机制

来源:福建省农业农村厅 发布时间: 2024-09-10 16:24
相关文章:

访谈解读:

松溪县设立乡村振兴讲习班

  松溪县依托“吃茶话事”等常态化机制,收集群众关切的理论政策、农业技术等实际需求324条,制定讲习“菜单”,选取一批既懂新思想又懂实践的“土专家”,对热点事件和对生活的影响进行宣讲解读,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三观。2022年以来,开展讲习活动近500场,受众2万余人,帮助企业解决疑难问题120个。

新罗区益坑村探索决策与执行“两权”分离

  益坑村试行“村级重大事项决策与执行两权分离制”,决策权归村党支部,负责对村级重大事项进行决策、管理和监督;执行权由农民理事会和村级重大事项执行小组共同履行,理事会和执行小组由全体村民民主推出20余名德高望重且热衷于村级公益事业的党员群众,具体负责项目拆迁补偿、工程招投标、工程测量、资金监管、事务公开、项目监督等。二权分离,有效规范了权力运行。

云霄县创新“三资”管理“四定一督”机制

  云霄县出台《云霄县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指导意见》,探索通过定底价、定年限、定程序、定约束条款、纪检监察机关全过程监督的“四定一督”机制,规范农村“三资”管理。“四定”,即通过定底价整治“低价包”,采用市场价格比较法,合理确定7类常见资产资源交易基础价格;通过定年限整治“长期包”,综合考虑村级任期年限、资产资源收益回报期等因素,合理确定发包最高年限;通过定流程整治“权力包”,制定农村资产资源交易流程图,要求资产资源发包必须按“四议两公开”原则进行;通过定约束条款整治“问题”合同,制定村集体资产资源发包合同范本,明确“五个严禁”。“一督”,即通过全流程监督,护好农村“家底”。2022年以来,全域摸清村集体“三资”底数,建立2274个“三资”管理不规范问题台账,整改合同不规范问题543个,收回拖欠租金501.94万元,收回各类资产资源85个,处置资产资源92个,增加村财收入798.58万元。

柘荣县推进村级财务“阳光公开”

  柘荣县针对传统村务公开监督方式效果不佳、村民参与度低等问题,对村财公开业务流程,按“理、审、核、录、询、督”六个步骤进行规范;健全监管机制,建立“互联网+阳光村务”微信公众号监管平台,将21项村财事项纳入平台监管,设立板块供群众留言,从线上接受群众监管;将村务公开纳入村级年终目标考核,与项目资金安排、评先树优挂钩,实现村财事项由村集体独自管理转变为上级监管、群众参与的联合管理。2022年以来,通过“阳光村务”平台公布各类村务信息14800多条,发现并整改各类村级财务管理不规范问题50多个。

闽清县制定村级事务小微权力清单及规程指南

  闽清县制定《闽清县村级事务小微权力清单及规程指南》,系统梳理议事决策、组织人事、三资管理、工程采购、救助救济、公共服务和阳光村务等7大类30条村级事务小微权力清单,逐条制订具体事项,逐一绘制“运行流程图”,推动小微权力清单化、清单运行流程化、风险防范前置化,有效提高村级组织规范化运转和乡村治理水平。

海沧区推进村居权责事项“减负增效”

  海沧区针对村级组织承担行政和社会管理事务繁重、自治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坚持源头治理,建立村居职责事项准入制度,制定村居权责事项6张清单,将75项便民服务事项入驻村居便民服务站,规范村级组织承担的行政事务、检查考核等事项,实现村级权责事项减少27.88%。

寿宁县实施基层治理网格化管理改革

  寿宁县将全县划分成205个一级网格和1327个二级网格,从村两委成员、六大员、离退休人员、志愿者、社会人员中选聘1532名网格员,形成“多员合一、一员多能、一网联办”的网格员队伍,承担“两违巡查、群众纠纷、环境卫生、代办需求”等网格十二项职责,实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网”。

同安区莲花镇创新“邻长制”乡村微治理模式

  莲花镇将居住临近的10户左右居民划为一个邻区,每个邻区从情况熟、威望高、责任心强的党员、村民代表中选出一名邻长,明确邻长的政策规定宣传、遵纪守法监督、村情民意观察、上报情况信息、沟通协调联络、矛盾纠纷调解、防火防灾安全、人居环境检查等8项职责,及时掌握村民动态,构建“党支部—村干部—党小组长—邻长—村民”五级联动体系,形成“以邻为轴、责任到人、监管有力”的乡村治理格局。

永安市龙大村创新“积分制”工作法

  龙大村积分制以长期居住在本村的家庭为单位,以家庭妇女为积分榜户主代表,设定基础分、现场评比分、临时奖励分、综合评定分、公众评分等评分项,由积分制管理委员会、评定工作队、督导队、志愿者服务队等49位评分库人员进行公开评比打分,实行“月分析、季公示、年考评”,村民用积分可以兑换生活用品,积分前10名的村民在村农民春晚、民俗活动中进行公开表彰,推动积分制由“要我参与”转变为“我要参与”,文明乡风蔚然成风。

龙文区口社村推行乡村治理“五和联创”积分制

  口社村围绕乡村治理设置“和善村民、和煦村落、和畅乡风、和谐社会、和睦邻里”等5项32条积分细则,通过积分制量化村民行为准则,积分可在由本村能人捐资组建“积分超市”进行兑换,积分排名靠前的可优先享受各类扶持政策。推广积分制以来,门前“三包”责任制全面落实,有效制止乱扔垃圾、乱排废水等60余宗,清理墙体小广告35处,兑换各种小礼品价值2万多元。

建宁县探索乡村治理“幸福积分”机制

  建宁县积极探索“党员+网格+积分”管理模式,成立“幸福积分”协会,围绕人居环境、美丽庭院等细化七类26条考评标准进行评分,同时建设“德者有得”积分兑换超市、评选挂牌“积分经济小店”用于积分兑换消费,让积分可兑现、文明有收获、德者有所得。全县已打造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2个、省级乡村治理示范镇3个、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31个。

海沧区渐美村打造“积分超市”引领乡村风尚

  渐美村建立村民积分制度,将村民参与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文明创建、爱心活动、公益捐助、主动让地、自觉拆违、垃圾分类等行为纳入积分内容,设置50余个正负向积分条款,打造村民“积分超市”,村民可利用积分兑换大米、油、洗洁精等20多种生活用品,参与文明实践站开设的暑托班、冬令营等,截至目前已有100余位村民进行了积分兑换,2023年渐美村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

霞浦县“海上枫桥”护航海洋经济

  霞浦县针对海上养殖人员离岸管理难的问题,把“枫桥经验”从陆地延伸到海上,在溪南镇七星海域渔排上创新成立全部由养殖户组成的海上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三中心两站”党群服务“微阵地”,配套建设“海上社区智慧综治平台”,极大提高了海上治理效能,有力引导规范渔业市场秩序。

石狮市祥芝镇打造“海上枫桥”基层治理新模式

  祥芝镇为切实解决渔民海上纠纷,吸收老船长、老党员等担任义务调解员,成立祥芝渔业协会调解委员会,创建“海上枫桥”闽南渔港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将调解从海域向陆域延伸,打造“园区枫桥”“枫桥式派出所”等模式。2022年来,调解委员会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79起,调解金额1144万元,调解成功率达100%,实现“小事不出船,大事不出港”。

政和县西津村开展“开诚布公”交流活动

  西津村开展“凉亭夜话”“坐坐群众小板凳”等“开诚布公”交流活动,对村级重点工作部署、重要举措实施、重大事项决议等进行细化、公开化,做到桌面议事、栏上公示、群众评事,推动群众广泛参与村务提议、决策和监督。2021年以来,累计邀请群众共同研究项目建设、资金使用等议题20余场次,有效增进党群干群关系。

海沧区建立“主题夜话”平台

  海沧区利用村民夜晚纳凉的生活习惯,首创“后坑夜话”农村议事品牌,定期邀请村民畅谈乡村建设愿景,围绕大到村庄的整体发展、小到邻里意见不合的大小问题进行讨论交流,集思广益为村庄发展出谋划策,构建了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沟通平台,并由此衍生出“赤土夜话”“汤乡夜话”“玛瑙夜话”等“主题夜话”活动,已举办“主题夜话”70余场次,解决实际问题40多个。

明溪县小珩村实行“五夜一行”全天候工作法

  小珩村针对农户白天忙农事夜间闲暇的特点,探索实行“五夜一行”全天候工作法。即:“夜驻”,每天夜间安排3名村干部在党群服务中心驻班,接待来访群众;“夜访”,对于行动不便的农户,组织干部晚上入户夜访,倾听民愿;“夜谈”,每月召开1次夜谈会,就各类民生话题展开广泛交流,集智聚力;“夜议”,就讨论收集到的民意、纠纷、建议,研究解决方案、制定完成时限;“夜学”由党支部牵头,采取“领学、带学、送学、帮学”等方式,组织党员、群众学习;“晓行”,由“街巷长”与“青年突击队员”白天入户,分片包干开展工作,及时倾听群众呼声、提供有效服务,确保“我为群众办实事”常态长效。

大田县吴山镇探索“氏大人”评理说事调解机制

  吴山镇在每个村选出10名能人任村级评理员以及1-2名能人任镇级评理员,组织法律法规培训和经验交流,并给予评理员一定的案件补贴。受理群众纠纷调解申请后,通过“氏大人”“评理+调解”矛盾化解机制,采取“本村事件外村评、同姓事件外姓评”的工作模式,由评理员们进行说事评理,及时为村民答疑释惑,帮助化解纠纷,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

三元区中村乡创新“风平调解室”评理说事

  中村乡着力打造“风平调解室”品牌,成立由3名专职调解员及125名经验丰富的评理员组成的“中村乡风平联动评理室”,并在各村居综治中心设立调解评理室,建立自下而上的诉求表达机制、双向互动的沟通机制和及时多元的调解机制,积极调解信访问题和各类纠纷。2023年全乡成功调解矛盾纠纷232件,其中山林土地纠纷41件、婚姻家庭和邻里137件、其他纠纷54件,化解率达到100%。

漳平市西山村探索“理事公”乡村治理品牌

  西山村邀请村里较有声望的人大代表、老村主干等担任“理事公”,发挥民俗馆理事会、龙宫山理事会等资源,打造“理事公”调解工作室,巧妙运用当地民俗习惯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今年以来,西山村“理事公”协助村“两委”化解道路征地纠纷、新村建设用地、家庭财产分配等纠纷事项20余件,打造“理事公”基层治理品牌。

永定区南江村创建“红土先锋党员工作室”全方位帮扶群众

  南江村根据党员的专业特长和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建设“红土先锋党员工作室”,设立邻里矛盾调解岗、结对帮扶脱贫岗等11个专业型工作岗位,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自成立以来,共办理为民办实事40余件,成立2家红柿专业合作社,带动全村300余户种植红柿、百香果和养殖土蜂蜜等。

建宁县设立“种业巡回法庭”

  建宁县中级人民法院建立法治护航种业振兴服务中心,创新开设种业巡回审判专庭,创新“派驻法官+巡回审理”工作模式,打造“种业振兴司法智服平台”,及时调处种业纠纷。2022年以来,开展巡回审判、多元解纷、普法宣传等服务230余件次,累计办理涉种业案件129件,诉前化解纠纷29起。

泰宁县建立“背包法庭”

  泰宁县创新“背包法庭”乡村治理工作模式,秉持“哪里有纠纷,‘背包法庭’就背到哪里”的宗旨与理念,组建由“员额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构成的“背包法庭”党员先锋队,建立“一村一法官”责任片区制度,挂牌成立法官工作室或巡回审判点13个、背包服务站5个,设立解纷联调基地、调解室24个,打造出“半小时司法服务圈”。

蕉城区创设5G+三都海上巡回法庭

  蕉城区打造诉讼全业务“岛上”+“线上”办理模式,在三都海上巡回法庭引入5G技术,创新运用VR设备,让群众在线感受“真实”庭审,不出岛即可“一站式”在线参与全诉讼业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