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网站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来源:福建省农业农村厅 发布时间: 2024-09-10 16:30
相关文章:

访谈解读:

松溪县源尾村创新移风易俗“12345”做法

  源尾村为破解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陋习,将移风易俗“12345”做法纳入村规民约,“1”即一百礼金,“2”即二十桌数,“3”即三百一桌,“4”即四类宾客:亲人、朋友、同学、战友,“5”即五次宴请过一生:出生、结婚、乔迁、祝寿、丧事各1次。对执行约定到位的,授予“12345”移风易俗光荣户,给予奖励;对不按约定办事的,予以张榜曝光。2018年以来,全村均遵守公约操办,每年节约礼金、菜酒金近230余万元。

漳州市古雷开发区变庙会“香火钱”为“项目钱”

  古雷开发区积极引导群众转变观念,将庙会转变为人居环境整治理事会,原来一户一户捐给庙会的“香火钱”,变为捐献给理事会的“项目钱”,群众自发筹资280多万元,用于整治人居环境、建设农民文化广场、提升改造道路等。其中沙西镇取消庙会庙戏112场,节省资金89.6万元。

东山县梧龙村精减传统祭拜民俗

  梧龙村针对传统祭拜大操大办的情况,由村理事会统一购买烟花爆竹、龙香和纸钱,由老人会主持统一祭拜,每年每户节省支出3000余元,全村节省20余万元。此外,将村民每年乐捐用于举办“扛酒节”活动余下的款项,转成奖学助学基金,用于扶贫助学、奖学促学。

延平区斜溪村减轻村民“人情费”支出

  斜溪村按照“婚事新办,白事简办,民俗日不办”的要求,制定《斜溪村红白理事会章程》,明确婚丧宴席15桌180人内,取消操办没有实质内容的“三月三”“立夏日”民俗活动,破除大操大办、盲目攀比等陋习。2023年至今节约相关费用40余万元。

顺昌县谟武村巧立“四榜”树文明新风

  谟武村在文苑设立“四榜”,一为功德榜,刊登本村先贤的生平伟业和现代能人的先进事迹;二为成才榜,公布本村考上大中专的学子和他们的家长名录;三为好榜样,表彰家庭美德好、社会公德好、职业道德好的典型人物;四为能人榜,登载本村靠政策致富、靠科技致富、靠勤劳致富的能人先进事迹。自建榜以来已上榜500余人,以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人、村里事,助推树立“尊师重教、崇尚科学、热爱家乡、求实创新、开拓进取”的文明新风尚。

将乐县开展“创十星评十户”活动培育文明乡风

  将乐县以家庭为单元开展“创十星评十户”活动,制定“勤劳致富星”“遵纪守法星”“移风易俗星”“生态环保星”等十星标准,将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美丽乡村发展目标等细化到创评活动中,成立创评领导小组,通过自评、互评、公示、协审、审核、批复、授牌表彰等程序,评选“十星级文明户”,对“星级文明户”在信用贷款、产业发展等惠民政策上给予优先考虑,并开辟入党入团、入伍入学、就医出行、免费体检、景区门票等方面的绿色通道。

马尾区传承弘扬“崇文重教”家训

  马尾区充分挖掘琅岐江氏“崇文重教”家训,开展“家风家教公益大讲堂”等活动60余场,成立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及“8+N”支队20余支,常态化开展形式多样、专业精准的文明实践活动1500余场,各类活动受众近18万人次,着力营造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

永泰县同安镇保护活化爱荆庄

  同安镇成立庄寨保护与发展理事会、庄寨青年会,对有190余年历史的古庄寨——爱荆庄进行保护活化利用,建设家风家教馆、启蒙教育馆、红色记忆馆、育才图书室等,实现“一庄多馆”。2010年以来,共募捐资金370多万元用于爱荆庄维护,爱荆庄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

连城县保护利用连片传统村落

  连城县着力打造“四堡联动片区”“新泉联动片区”“培田联动片区”“环冠豸山片区”“环梅花山片区”5大传统村落集聚片区,编制《连城县域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规划》,区分旅游型、生态型、生活型村落,按照“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模式进行活化利用,2022年以来整合投入3.6亿元资金用于建设传统村落配套项目,建立以生态价值为底、以红色精神为魂、以客家文化为脉的保护利用模式。2022年连城县成功入选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

龙文区郭坑镇“全民村TV”唱响文明新风

  郭坑镇拆除村庄破旧猪舍等,改造成适合群众开展文娱活动的文化小广场,以“全民村TV,想唱您就来”为宣传口号,积极打造“百姓大舞台、全民村TV”品牌,在群众中自发形成每周五、周六的常态化表演时间,不论男女老少、不限语言类型、不限表演形式都可参与,活动所需的音响、幕布、灯光、地毯等物资,均由热心群众捐献。目前已举办活动18场次,参与群众2万多人次。

安溪县驷岭村用村歌唱出乡村治理“好声音”

  驷岭村打造立体式的乡村“有声名片”,创作安溪县第一首村歌《驷岭之歌》,把村庄文化底蕴和乡愁乡景融入其中,通过唱村歌、用村歌,推动乡风文明、家风家训等进村入户。

涵江区东大村打造侨乡文化IP

  东大村为打造乡村文化IP产业,深度挖掘、梳理、提炼多元的侨乡文化内涵,将建筑空间以及依附其间的各式神兽、纹饰、花砖、门楣题刻等元素,通过专业视觉传达设计,转化成乡村文化IP素材库,建立了全国首个完整的乡村文化资产包,目前已完成知识产权注册56项。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