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种业工作简报 2025年第2期
【聚焦种业】
2025年种业工作要点
2025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之年,是种业振兴行动由“三年打基础”转入“五年见成效”的关键阶段,也是实施制种大县“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县将重点围绕“数字化、机械化、高优化、组织化”推进种业工作。
(一)向数字化转型。一是建立种业数字平台。建立“建宁有种”大数据服务平台,同步开发“粮生宝”手机app,实现种子线下生产经营活动“一比一”线上转移,推进建宁种业数字化发展。二是优化数字气象服务。提升改造建宁县水稻制种气象服务,开发制种气象服务手机app,并在福建“知天气”设置端口,为制种企业、农户提供精细化气象服务。三是加强数字媒体宣传。建设“建宁有种·种满天下”展陈,讲好建宁种业故事,扩大建宁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向机械化升级。一是夯实机械化根基。建设2.5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省级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统筹规划制种区土地、地力、水利、道路等建设,改善农田机械化耕作条件。二是提升机械化水平。推进先正达集团中国亲本库、华谷高和天力种业加工仓储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提高种子机械化加工水平。积极推广使用耕、种、防、收、烘等全过程生产机械设备,力争全县水稻制种综合机械化率达86%以上。三是增添机械化后劲。培育闽赣农机植保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增设种子区域服务站、智能化育秧大棚等,提供机耕到机烘一站式服务。举办南方丘陵农林机械装备“双创”大赛,积极引入适配山地(山垄田)的小型农机,加速机械化进程。
(三)向高优化提升。一是力争科研更优。整合省农科院、省农林大等院校及种业龙头企业资源,争创省级稻种科创平台,促进种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推动本地企业与科研院校合作,联合开展育种攻关,力争新增1家企业获B证,10个以上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通过审定。二是力争品种更优。依托省级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建宁县扬帆水稻产业研究院,开展水稻新品种区试、品试及制种技术试验,建设优质稻展示示范片,保障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98.5%,优质专用率超87%。三是力争质量更优。实施种子质量检测能力升级项目,加快获取检测资质,增强水稻种子检测能力。推进种子认证试点,力争认证面积达1000亩以上。
(四)向组织化发展。一是发展模式一体化。强化本地国企与中粮集团等大型粮食贸易企业合作,聚焦“种稻粮一体化”,贯通种子生产、水稻种植、粮食加工及销售全产业链,实现产业深度融合与拓展。二是经营模式一体化。巩固“企业+经纪人+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依托县种子协会,成立经纪人、制种大户协会,发挥产业技术、保险专家服务小组作用,强化技术指导与服务,提升种业经营水平。三是服务体系一体化。充实种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为企业和农户提供项目、资金、技术等“一站式”服务。充分发挥种业巡回审判专庭及法律服务中心作用,扩大司法服务地域范围,定期公布诚信黑名单,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套牌侵权等行为,净化种业市场。
【工作日志】
1月16日,2024年宁化县烟稻融合生产技术(第二期)高素质农民培训班(中央资金)一行到现代农业产业园调研,了解建宁种业发展情况。
1月16日,省种子总站杨永斌副站长一行到现代农业产业园开展制种大县奖励资金绩效评价工作,期间听取了现场汇报,并对水稻种子供应链创新中心、综合抗性鉴定平台等项目进行现场考察。
1月20-22日,农业产业园管委会组织干部深入企业进行节前安全生产检查。1月23日,农业产业园管委会组织干部到溪源乡开展农户制种纠纷调解。
1月23日,农业产业园管委会组织干部到溪源乡开展农户制种纠纷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