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现代种业 > 新闻信息

建宁种业工作简报 2025年第3期

发布时间:2025-04-09 10:32来源:建宁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管委会字体:    

  【聚焦种业

春耕正当时 干字开新局

  人勤春来早,功到秋华实。今年以来,建宁县紧紧围绕“数字化、机械化、高优化、组织化”发展方向,坚持生产与项目两手抓,着力培育种业新质生产力,推动种业提质增效,为全年种子增收、种民增富、种业增效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春耕备耕扎实推进。通过对全县4个乡5个镇92个行政村科学规划和资源调配,确保春耕工作高效有序开展,为全年杂交水稻种子稳产增产提供有力保障。截至目前,全县已落实早制面积1.4万亩、中制面积8.2万亩,全年计划完成制种面积16.1万亩。二是重点项目加速落地。“建宁有种”大数据服务平台项目已完成了数据底座搭建。目前,第一版“粮生宝”手机APP系统已上线并投入试运行。“建宁有种·种满天下”展陈项目完成终稿设计和清单概算,并正式发布招标公告,项目落地后将进一步提升建宁种业品牌影响力。通过调查摸底及现场勘察,今年计划在全县新建4个种子区域服务站,为农户提供更便捷的技术支持和种业服务。三是探索“种稻粮”一体化新模式。经多方协调,绥安产投集团拟与中粮贸易沿海大区合作,并与山水润粮油加工厂达成仓库租赁意向,将推动种业与粮食产业链深度融合。

  建宁县以春耕为契机,以实干开新局,全力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注入新动能。

种业人的新年“芯”愿

  建宁县位于闽赣边界、武夷山麓中段,是全国最大的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县。早在20世纪70年代,当地就开始从事制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优越环境。经过40多年的传承和发展,建宁县的制种基地已实现高标准农田全覆盖。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建宁种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沪明对口合作的支持。2004年,世界首例杂交旱稻组合在上海诞生。2008年,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与胡长春等制种经纪人达成合作,经历找区域、海拔、季节、时段等步骤后,成功实现制种。从最早推广种植旱优73,到旱优3015、沪优549,再到现在的旱优8200等节水抗旱稻。为深化沪明对口合作,助力节水抗旱稻发展,2023年6月,罗利军来到建宁,为“罗利军节水抗旱稻工作室”揭牌。种子的研发在上海,生产在三明,种植的种子发往全国各地,最后种植出的水稻再返回上海,形成循环。

  目前,全国每十粒种子就有一粒来自建宁,每五粒种子就有一粒是节水抗旱稻。节水抗旱稻不仅在全国推广,还在“一带一路”国家,如乌干达、肯尼亚、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和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巴基斯坦等亚洲国家开展试种示范。(节选:三明日报20250205)

  【工作日志

  2月6-10日,农业产业园管委会组织干部走访种业企业,了解复工复产情况。

  2月7-8日,农业产业园管委会主要领导陪同县领导赴省农业农村厅、省农科院对接种业有关工作。

  2月10日,2025年沙县高素质农民培训班一行到现代农业产业园调研,了解建宁种业发展情况。

  2月11日,三明市市政府陈岳峰市长一行到我县开展一季度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和现代种业产业链调研,先后到均口镇修竹村“烟种连作”产业服务中心、现代农业产业园,了解建宁“烟叶+制种”发展模式及种业发展情况。

  2月11日,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永礼主持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在农业产业园管委会二楼召开。

  2月14日,2024年宁化县粮油作物单产提升(第二期)高素质农民培训班(中央资金)一行到现代农业产业园调研,了解建宁种业发展情况。

  【媒体聚焦

  种业人的新年“芯”愿(三明日报20250205)

附件下载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