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现代种业 > 新闻信息

建宁种业工作简报 2025年第16期

发布时间:2025-11-04 12:47来源:建宁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管委会字体:    
  聚焦种业

2025年度建宁杂交水稻种子备案生产情况

  2025年,建宁县杂交水稻制种产业持续保持稳健发展态势,依法备案生产制种的面积稳中有进,为保障国家粮食用种安全、推动种业振兴筑牢坚实基础。​

  截至目前,建宁县杂交水稻制种生产备案面积达16.1万亩。结合当前作物长势与现有技术水平综合预估,2025年全县制种总产量有望达3700万公斤,进一步彰显建宁作为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大县的核心产能优势与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同时,建宁县种业市场活力显著提升,产业吸引力持续增强,备案生产的种子企业达101家,不仅涵盖本地企业,更吸引省内外大量优质种业企业前来开展生产合作,形成开放、活跃、共赢的产业发展格局;同期备案生产的杂交水稻品种达414个,呈现“百花齐放”的良好发展局面。​

  下一步,建宁县将重点强化制种中后期田间管理、花期调控与质量监督,确保“丰收在望”转化为“丰收在手”,全力实现2025年杂交水稻制种全面丰收,为端牢“中国饭碗”贡献更多建宁力量。

种业科普:“明星”水稻品种简介

  四优2号:1976年,建宁在县良种场首次试制四优2号(V41A×IR24),由福建省杂交水稻研究协作组育成。在产量表现上十分突出,1976-1984年,累计推广面积为1909万亩。四优2号的出现,极大提升了粮食产量,为解决粮食问题作出突出贡献。凭借适宜的气候、肥沃的土壤,四优2号制种规模逐步扩大,成为建宁种业发展初期的关键品种,拉开建宁种业辉煌发展的大幕,同时也是福建省第一个推广的杂交水稻品种。

  汕优63:1981年,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谢华安育成“汕优63”(珍汕97A×明恢63),1984年通过福建省审定。它解决了第一代杂交水稻稻瘟病抗性不强的关键问题,具有高产、优质、抗病、广适的特性。1986-2001年,连续16年成为中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水稻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超10亿亩,增产增粮700多亿公斤,新增经济效益600多亿元,创下杂交水稻推广速度、年种植面积、累计种植面积、增产稻谷总量4个全国之最。“汕优63”的成功选育和广泛推广,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卓越贡献,是当之无愧的功勋品种。

  【工作日志】

  8月18日,农业产业园管委会组织干部到均口镇检查水稻工厂化育秧大棚、种子区域服务站建设情况,并现场督促项目实施进度。

  8月18日,县领导伍小兰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双创孵化基地现场察看“建宁稻种·种满天下”展陈建设情况。县领导姜炜根陪同。

  8月19日,人民日报福建分社社长廖文根一行到现代农业产业园调研,了解建宁种业发展情况。

  8月21日,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陈冬一行到现代农业产业园开展工作检查,了解建宁种业发展情况。

  8月24日,肇庆市农业农村局张稳成副局长一行到现代农业产业园开展种业基地建设和种子生产调研,了解建宁种业发展情况。

  8月24日,2025年三明市烟草专卖局机关党员党性教育培训班一行到现代农业产业园调研,了解建宁种业发展情况。

  8月26日,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副秘书长夏明一行到现代农业产业园调研,了解建宁种业发展情况。

  8月27日,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金银墙院长一行到现代农业产业园调研,了解法治护航种业发展情况,县领导温欣传陪同。

  8月31日,中国新闻社福建分社管委会成员、采编室主任龙敏一行到产业园调研,并采访农业产业园管委会负责人、种业企业和制种大户,详细了解建宁种业发展情况。

附件下载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