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县(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全省家禽养殖、运输、屠宰、加工、经营等相关业主:
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关系养禽业稳定发展、公共卫生安全和社会稳定。为做好全省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根据当前国内及我省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形势,现对全省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趋势风险预警如下。
一、 当前形势分析
(一)今年以来,我省未发生区域性高致病性禽流感动物疫情,全省未发生人间感染H5、H7病例,防控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但是,综合分析当前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特点,防控形势仍然非常严峻。
(二)国内外疫情仍然复杂。禽流感H5N8病毒在欧亚
20多个国家引发家禽和野鸟疫情,我国周边的韩国、日本以及英国等国家养殖场又相继暴发多起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三)流行病毒毒株多,变异快。当前,H5亚型禽流感重新成为主要流行病毒,其中H5亚型2.3.4.4基因分支病毒广泛存在,流行毒株仍在不断发生变异。
(四)全省存在一定区域病原污染。今年以来,部分地区日常监测到少量H5亚型禽流感病原,但未监测到H7N9流感。虽然H7N9流感得到有效控制,但水禽带毒和病毒变异等问题依然存在,不容忽视。
(五)活禽交易市场中活禽带毒情况仍然较为普遍,鸭的禽流感阳性带毒情况明显高于鸡,尤其是H5亚型方面。鸭是禽流感病毒主要的阳性宿主来源,鸭群是高风险群体。
(六)养殖和销售模式方面存在较大风险。家禽散养和中小规模养殖在我省仍占一定比例,活禽跨省长距离调运、活禽集中交易、消费活禽等传统家禽生产与消费模式没有根本转变,禽流感的传播风险仍然较大。
(七)自然生态环境方面存在一定传入风险。我省地处多条候鸟迁徙线路上,野生鸟类资源丰富,野鸟带毒传播疫情不容忽视。
二、 风险评估与预警
鉴于各地强制免疫工作落实较好,免疫抗体抽检合格率较高,预测全省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将总体保持平稳,不会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但是局部散发的风险仍然存在,特别是对于活禽市场,以及生物安全水平低、免疫工作不扎实的养禽场(户),均有发生疫情的可能。
三、 防控建议
(一)坚持“预防为主”原则,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预防加强场内饲养管理,从动物来源、运输调运、洗涤消毒、人员控制、投入品控制、强制免疫等方提升养殖场或养殖区域的生物安全水平。
(二)做好冬春季高致病性禽流感强制免疫工作,确保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根据国家强制免疫计划,使用国家批准的三价苗(H5N1 Re-11株+Re-12株+H7N9 H7-Re3株或者 H5N2 rSD57株+rFJ56株+H7N9 rLN79株)开展免疫,有条件的场,免疫后21天可开展抗体监测,确保群体H5、H7亚型免疫抗体水平达到70%以上。
(三)高度重视H5亚型禽流感防控,及时加强免疫,尤其加强水禽免疫,特别是中小规模鸭场,需提升免疫频率,强化免疫次数,同时加强跟踪监测与消毒,防止养殖场周边环境存在病原污染。
(四)各家禽养殖场户以及家禽经营者应避免从疫区调入家禽,注意做好引入家禽的隔离观察。要强化检疫监管,对调入家禽及其产品加强检疫,跨省活禽调运需要核查检测报告。
(五)活禽交易市场应严格落实“1110”制度,切实改善场内卫生状况,完善动物防疫设施设备。确保活禽在市场内不过夜,坚决避免不同种类家禽混居。鼓励活禽就地屠宰,冷鲜上市。
(六)加强宣传培训,持续提升区域养殖场户和员工的疫病防控水平。
(七)开展家禽养殖场标准化建设,规范养殖场建设和防疫,推动养殖业由散养向集约化、规模化、自动化转型升级。
(八)强化舆论引导,理性认识禽流感。各级兽医部门及养殖协会应加大禽流感科学防控知识的宣传,引导社会公众科学理性消费禽类产品。
福建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1年1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