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网站

泉州市:筑牢“三资”监督“防火墙”,守好集体经济“家底子”

来源:泉州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 2025-02-13 10:29
相关文章:

访谈解读:

  泉州市深化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突出问题集中专项整治工作,坚持高位推动和多方联动,一手抓查摆问题清理整顿,一手抓监管方式创新提升,以“制度化+信息化+公开化”为抓手,筑牢“三资”监督“防火墙”,守好集体经济“家底子”,精准发力护航乡村振兴,有效维护农村集体和农民群众合法权益。

  一、整治村集体经济合同不规范问题,守住村集体“钱袋子”

  泉州市以清理规范村集体经济合同为“小切口”,健全完善村集体经济合同管理制度,通过聘请专业律师团队、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督导检查等措施,推动发现并解决村集体经济合同签订不规范、未约定递增条款和违约责任、租金(承包金)被拖欠等问题。

  鲤城区海滨街道对社区集体有效期内的经济合同开展全面清理工作,发现新门社区一处对外出租房屋承租方存在租金拖欠长期未收回问题。经海滨街道牵头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沟通、释说法理、权衡利弊,最后双方达成一致意见,顺利让承租方于2024年6月补缴拖欠租金7.2万元。

  专项整治以来,泉州市整改完成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方面问题1207个,其中资源资产被侵占问题46个、“三资”合同不规范方面问题599个、村级财务管理方面问题562个。收回资金、资产283.29万元,收回土地等资源面积109.96亩,收回拖欠租金2262.06万元,清退、收回203.31万元,新增加租金收入212.80万元。

  二、推动数字平台直联互通,促进村财公开全覆盖全透明

  建设数字化监管平台,创新使用收款二维码、村务卡、“银农直联”等“非现金”结算方式,实现村财报表“一键公开”自动推送,打造“阳光村务”。

  泉州市积极建立农村集体“三资”新版管理平台和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进一步打破“数据壁垒”,通过数字化、信息化与市小微权力监督平台、省乡村振兴(扶贫惠民)监管平台等各监管平台对接,实现“三资”数据互联互通,公开信息实时推送,打造全流程监管闭环,有效防范农村小微腐败问题。以数智化监管平台提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质效,实现群众“掌上监管”。

  全市2580个村集体(居、股份经济合作社、小组、村办公司等)于农村集体“三资”新版管理平台统一记账。全市村集体通过“银农直联”发起在线支付审批申请39.17万笔,成功支付34.01万笔,金额19.22亿元。通过“一键公开”累计推送公开数据19841条。

  三、以“组财村管”“组财镇管”为抓手,助力清廉村居建设

  泉州市以组财管理作为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抓手,从完善管理制度、堵塞管理漏洞两方面着手,全面推行“组财镇管(代理)、组财村管、组财组管”等管理方式,将组财统一纳入村、组集体管理,打通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的“最后一公里”。

  洛江区在保证组级资金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不变的基础上,将原来由村(居)民小组长管理的集体资金统一纳入集体对公账户,推动组建组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对全区资金存在个人账户上的村(居)民小组,实行组财村管乡监督,全面规范组财村管工作。南安市梅山镇蓉中村组财资金采取村委会代管形式,村委会和有资金的小组签订存款协议,明确小组资金专账管理,村委会不得挪用。石狮市有资金的村(居)民小组统一由镇级代理中心记账,纳入市级“三资”管理平台定期核算。组财收支情况于每月或每季度在村务公开栏和村民微信群、小微权力监督平台等渠道进行公开。

  四、统一农村集体产权流转交易平台,为村集体开源节流

  泉州市成为全省实现全品类的农村产权流转“一网式”交易全程电子化的设区市,并在全省实现3项工作创新:一是创新建设农村产权流转全程电子化“一网式”交易平台;二是创新实现全市所有村(居)集体的农村集体产权流转全部入场交易,执行全市统一的交易规则和交易流程;三是创新实现“免收村集体交易服务费”,切实为农村集体开源节流。

  晋江市池店镇旧铺村菜市场项目在平台经过46轮激烈竞价,以每年150万元的租金成交,比挂牌价每年120万元增值30万元,溢价率达25%,10年的流转期限累计为村集体增收300万元。南安市水头镇滨海社区“三区同创”及“党建+”邻里中心工程建设项目交易挂牌价为37.5万元,最终以32.3万元的价格成交,资金节约率13.8%,为村集体节约资金5.2万元。

  目前全市已有1200宗农村集体产权流转项目申请入场交易,已挂牌的项目1082宗,挂牌金额3.89亿元,已成功交易658宗,成交总金额2.26亿元。资产资源类成交总额1.48亿元,增值额1052.71万元,资产资源溢价率7.62%;工程、采购类成交总额7773.06万元,节约资金864.44万元,节约率10%。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