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涉农资金骗补专项整治 > 工作进展
福州市罗源县创新农经队伍选聘、保障、培育等措施,构建专业化规范化的基层农经队伍,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一是建立一套选聘机制,打造专业化人才队伍。优化人才引进。以“年轻化、专业化”为导向,首创“建制村分区配备”模型,平均每3-7个村安排1名会计,优化人员学历、年龄等结构,本科学历占比76%,平均年龄37周岁。严把准入门槛。推行“双证准入”制度,要求代理会计必须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和电算化合格证,从源头确保专业资质,队伍中初、中级会计师占比达30%,专业持证率达100%。创新选聘流程。通过“笔试+面试”双考测评体系,设置两年递补储备库,岗位平均竞争比达1:9。新聘人员按成绩自主选岗,并与乡镇签订劳动合同报县级农业农村部门备案,确保选聘过程公平透明。
二是建立两个保障机制,破解队伍难稳定问题。强化“待遇+管理”双重保障。参照事业单位标准制定薪酬体系,由基础工资和绩效工资构成,同步享受五险一金等12项福利,并建立与事业单位同步调整的动态机制。实行“行政属地+业务垂直”双线管理。日常考勤由乡镇负责,业务考核由县级农业农村部门主导,建立“1名县经管干部+3名代理会计”片区指导机制,实现监管全覆盖,在岗率保持95%以上,形成“招得来、留得下、干得好”的良性循环。
三是建立三项培育机制,提升规范化监管水平。系统化培养。新聘人员须参加40学时岗前封闭培训,系统学习农村财务制度等8大模块。每年开展“三资”管理、涉税处理等专题轮训。编印《罗源县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制度汇编》,收录44项政策法规,成为基层实操“工具书”。动态化考核。推行“百分制量化考核+县乡联合测评+干部考核联动”体系,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和续聘资格“双挂钩”,通过年度全覆盖测评与结果刚性运用,压实监管责任。实战化锻炼。将代理会计纳入全县财会人才库,参与县委巡察和跨乡镇交叉审计,两年内完成119个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核减不规范支出53.59万元,推动完善村级内控制度65项,实现“以审代训、以审促改”双提升。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