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涉农资金骗补专项整治 > 具体成效
近年来,南安市在省、市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开展农村集体“‘三资’专项整治”为契机,积极探索高质量监管农村集体资产的有效实现形式,逐步构建出一套以“制度性规范+数字化运行+全过程监督”的现代化监管体系,实现从单一到多元、平面到立体的“蝶变”,为守好村集体“钱袋子”提供重要保障。
一、夯实制度,锚定“精准化”。一是健全完善制度。从统一制度规范、厘清权力边界、规范档案管理等多角度出发,出台《农村(社区)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规定》《南安市级事务“小微权力”清单及流程规范指导意见目录》等规范性文件10余份,坚持“七个统一”,深入健全制度体系,加强村级制度规范化建设,为村集体“三资”整体规范管理提供坚实“后盾”。二是细化工作流程。按照“一权一清单、一单一流程”思路,设置决策、管理事项等类别,制作便捷流程图44张,明确厘清权力边界,逐项梳理操作流程,为村集体“三资”管理整体规范提供了“工具书”,推动干部“依法履责”“看图办事”,保障农村集体“三资”精细化管理,切实将村级“小微权力”放入制度牢笼。三是明确合同规范。从价格、年限、条款等3个重点领域入手,根据地理位置、市场情况等价值信息,要求村集体合同必须明确合同价格、签订年限、限定条款等内容,解决“合同条款约定不当”“合同实际履行不当”“缺少书面合同”“侵用集体资产资源”“合同信息不完整”等问题,确保村集体合同规范。
二、数字赋能,促推“便捷化”。一是资产线上管理。依托泉州市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在资产资源和经济合同均建立台账的基础上,录入资产资源和经济合同数据,实现集体资产核算、管理、交易等环节全部线上记录。全市4435份经济合同录入到平台进行管理,累计合同金额14.28亿元实行动态管理,资产数据实时更新。二是审批线上办理。推行“银农直连”系统,将村级日常支出审核监督由现场转为电脑端、移动端。村级支出票据扫描上传系统,由报账员发起支付申请,乡镇(街道)代理会计中心进行线上审核把关,对不符合规定的支出予以驳回,变村级人员来回跑、多头跑、反复跑为“随时批”“随地批”“秒批”,高效提速,规范管理。2023年以来全市审批单累计39234份,完成审核36648份,驳回不规范支出2390份。三是收支线上运行。全面推行“无现金”结算方式,统一办理村集体银行账户“收款码”、“村务卡”,依托“银农直连”模块和“收款码”无缝链接银行收支,形成“见账不见钱”资金流转闭环,,收支全程留痕,杜绝“坐收坐支”和“小金库”。
三、立体监督,突出“透明化”。一是坚持民主监督。村集体重大事项严格实行“四议两公开”,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后实施,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全程参与并监督村级组织的各项事务。二是夯实一线监管。村(社区)支出审批入账前必须发到“小微权力监督平台”进行公示公开,待群众无异议后方可报支出。乡镇(街道)会计委托代理核算中心审核村集体财务收支,清退、纠正村集体不合理不合法开支,管理、发放、核销村集体会计资料和收款票据,定期向村集体提供会计报表,与村集体核对资金和债权债务余额,做到账实相符,监督村集体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三是细化平台监管。严格落实财务公开制度,将财务收支情况通过村务公开栏和“泉州农情”“小微权力监督平台”“阳光村务”“乡村振兴(扶贫惠民)资金在线监管平台”进行网络公开,接受群众“指尖”监督。同时利用平台随时随机进行抽查监督,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反馈给乡镇(街道),督促整改,不定期将监管情况进行全市通报,表扬先进、激励落后。